問:制造業共性技術是什么?
答:制造業中的共性基礎技術及信息化技術對整個制造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對加速國民經濟發展起重要作用,是中國成為世界制造強國的一個重要的技術基礎,是國防現代化的重要支撐技術,也是高技術產業發展的基石。
(1)機械制造中的共性基礎技術
我國機械制造的共性技術的發展仍然不能滿足國民經濟和裝備制造業發展的需要,特別是設計與制造共性技術的發展與應用與國外相比存在相當的差距。
根據未來制造科學與技術的發展及國民經濟的需求,以飛機、軍工、船舶、火電、水電與核電設備、汽車及電子信息設備等產業的實際需求為牽引,凝煉以下8項關鍵共性技術:① 網絡化、協同化、開放式、數字化復雜機電產品創新設計方法與技術;② 重大工程中的特大型及關鍵零部件的制造技術與科學;③ 精密及超精密制造技術與科學;④制造過程的多尺度建模與仿真;⑤ 制造過程(包括流程工業)的檢測及控制技術;⑥ 新材料的制造技術與科學;⑦ 亞微米到納米級的微細制造技術與科學;⑧生物制造技術及綠色制造(包括3R技術)。
(2)智能化制造技術
以流程工業和離散型制造業的實際需求為牽引和應用對象,需要在數字化與智能化設計技術、數字化與智能化制造技術、流程工業數字化與智能化制造技術、管理與企業系統信息化與智能化技術等4方面開展研究與開發,并努力發展信息化與智能化的高技術產品及其產業。
(3)智能自修復與再制造技術
滿足未來對機械裝備(特別是能源、發電、冶金或化工重大設備等)高性能、長壽命、低消耗、無維修、少污染的需求,使重要裝備在使用過程中具有智能自修復功能,起到維持性能、延長壽命的效果。研究智能仿生自適應、自修復材料和技術;廢舊產品再制造理論和關鍵技術及智能、自動化拆解系統及技術,建立典型產品的自修復與再制造的示范企業群,拉動國民經濟,實現再就業和可持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