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變速器殼體加工領域,國外廣泛采用高速加工中心、高強度刀柄、高效刀具進行加工,除人工上下料外,其余基本是自動化加工。而國內一般在使用八九十年代生產的加工中心,刀柄、刀具也延續舊的習慣,加工效率基本為國外的50%。
即使購買了高效刀具,由于機床老化,也達不到預期效果。因此在國內推廣高速加工技術尤為關鍵。
高速加工是一項綜合性技術。需要由高速性能的機床,好的數控系統,CAD/CAM,適宜的刀具及優化后的加工工藝等諸方面的協同配合才能得到滿意的結果。
高速加工技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31年,在這個時期,有一項專利,在其中對高速切削加工工藝作了描述。此后,大約過了30年,人們才對高速切削的切削過程和工作原理有了了解。但是只有開發出相應高效的機床附件(例如高速電主軸、高材質刀具和高品質表面涂層技術以及相應的夾具)后,高速切削才真正步入正軌。
根據1992年國際生產工程研究會(CIRP)年會主題報告的定義,高速切削(HSC)指切削速度超過傳統切削速度5-10倍的切削加工。因此,根據材料的不同和加工方式的不同,高速切削的切削速度范圍也不同。高速切削包括高速銑削,高速車削,高速鉆孔,高速車銑等,但絕大部分是高速銑削。目前,加工鋁合金已達到2000-7500m/min;鑄鐵為900-5000m/min;鋼為600-3000 m/min。